简讯

中信银行:以金融力量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 2023-12-08 10:46

近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 Standard,IFRS)北京办公室主办的“北京国际可持续大会”顺利在京召开。本次活动是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ISSB)可持续披露准则问世后,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举办的大型活动,宣布了包含中信银行在内的多家企业正式成为“可持续披露准则先学伙伴”并颁发纪念奖牌。

作为首批支持IFRS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的企业,中信银行积极履行国有金融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推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良好实践,以金融力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福利总体提升。

坚持党的领导,提升治理质效

中信银行始终牢记国有金融企业职责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要求,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银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升治理体系运作效能。中信银行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根本保证,作为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构建了“党委全面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管理层执行落实”的良好公司治理运行机制。党委重在谋全局、议大事、抓重点,按照中央及监管要求,积极推动党的建设与银行改革发展同频共振、深入融合,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中展现出新作为。近年来,中信银行董事会和监事会建立了现场会议“第一议题”机制,定期学习国家政策和监管文件有关要求,保证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监督的针对性;高度重视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等公司治理主体之间监督制衡作用的充分发挥,积极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据了解,年度工作会议、业绩发布会和股东大会均邀请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出席,每年组织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开展基层调研,定期举行董事长与独立董事单独集体座谈会,充分保障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的知情权、质询权、建议权等合法权利;主动将董事会审计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这两个董事会下设重要的专门委员会的构成,调整为全部由独立董事担任委员,为董事会专委会充分发挥专业性、科学性和独立性作用营造更为有利环境。

注重公司治理体系顶层设计,持续健全治理体制机制。中信银行把治理主体构成多元化作为提升公司治理质效的重要抓手,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中信银行董事和监事背景涵盖金融、财务、法律、审计、人工智能等多领域,与银行加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等战略重点和中心工作形成了较好的匹配度;多年保持“国有资本控股、民营企业参股”的多元化股东结构,在为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下的股权管理实践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为其保持稳定的公司治理体系奠定了扎实根基;将ESG管理提升至董事会高度,纳入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职责范围。

主动强化内控管理,持续提升风控水平。中信银行高度重视风险合规问题,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进一步强化风险内控管理,“控风险有效、促发展有力”的风控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从“纠治期”“调理期”向“健体期”跨越。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信银行不良率下降至1.22%,相比2020年底累计下降42个BPs,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09.51%,相比2020年底累计提升近40个百分点,在保持利润较快增长同时,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达十年来最好水平,更好地支撑了银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信银行近年来在公司治理上取得的进步成效也得到了诸多外部认可,在公司治理监管评级稳步提升的同时,还先后获得了香港上市公司商会颁发的年度公司管治卓越奖,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评选的董事会最佳实践和监事会最佳实践等奖项。

践行双碳战略,共创美好家园

中信银行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致力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紧跟绿色发展时代使命,积极推进“绿色银行”建设,顺应时代、社会以及自身转型发展之需。

着力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全力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中信银行《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显示,该行围绕“双碳”总体目标,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工作规划,与利益相关方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创建美好家园、保护绿水青山的道路上砥砺深耕。2020年至2022年,绿色信贷余额分别为922.01、2054.25、3340.8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90.35%。截至2023年6月末,绿色信贷余额已达4006.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93%,增速超过各项贷款增速。除绿色信贷外,中信银行还在绿色债券和绿色租赁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上半年发行2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用于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绿色产业项目,投资绿色债券合计106.28亿元,同比增长41.35%,承销全市场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熊猫债,户用光伏领域投放14.48亿元,服务农户16,775户,绿色租赁余额达275.58亿元,占总融资租赁余额比例近六成。

牢记企业公民社会责任,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中信银行业内首家推出个人碳减排账户,实现用户绿色低碳行为计量和追溯,引导用户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带动生产转型,促进绿色产业链发展。截至11月,“中信碳账户”注册用户已超过800万,累计减少碳排放超过7000吨,获评第三届可持续消费高峰论坛“可持续消费先锋企业”,并正式成为“全球可持续消费倡议”的成员企业;业内首次面向消费者低碳生活行为发布低碳生活绿皮书,开发无纸化场景个人自愿碳减排计量方法指南;与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机构共同完成《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制定,明确绿色债券核心要素,提出发行等基本要求,促进绿色债券市场规范发展;打造国内首个由银行理财子公司定制的跨市场ESG股票指数,为关注环保的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启动“绿信汇”低碳生态平台,携手合作伙伴积极推动绿色创新,拓宽合作生态,发挥产业链和生态圈的协同稳定。

践行企业使命,彰显社会担当

中信银行心怀“国之大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初心,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

不断推进普惠金融,专注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中信银行以“价值普惠”为引领,一站式解决小微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构建包含“基础类、产业链金融类、个性化类”等20多项产品在内的“中信易贷”标准化产品体系,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多年连续增长,2020至2022年末贷款余额分别为3024.94亿元、3668.67亿元、4459.92亿元,年增幅均超20%。

坚决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信银行聚焦乡村振兴重点行业和关键场景,创新推出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乡村振兴专属产品,为涉农领域客户提供特色化融资服务。据了解,2020至2022年末涉农贷款余额逐年提升,分别为3387.52亿元、3967.16亿元、4869.30亿元,并在股份制银行中,成为唯一连续两年获得乡村振兴监管考核“优秀档”。

持续服务科创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信银行通过股权直投、股票融资、产业基金、专利技术融资等方式赋能科技型创新企业,助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立重点分行科创金融中心,全力服务科创企业,聚力打造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加快布局养老金融,坚持个人养老金账户高质量获客和高价值经营。中信银行积极探索银行理财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体系建设的新路径,入选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名单,在产品创设、投资管理、风控机制、管理制度、运营托管等多方面发力。2023年上半年,新增个人养老金账户28.89万户。

不断优化网点布局,提升金融触达性。中信银行新增填补空白县域网点、充分考虑选址周边因素、开设离行式自助银行、运营自助设备和智慧柜台,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据中信银行2023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已在中国境内153个大中城市设立营业网点1,432家,实现了省级行政区域网点全覆盖,有效解决当地社区居民金融需求,完善当地金融机构服务网络。

全面推进科技强行战略,持续释放业务数字化价值。中信银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驱动业务和运营模式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生态、有温度的数字中信,持续用一流科技成就一流业务。据悉,中信银行2022年全行信息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已超4%,目前科技人员占全行人员约8.5%。

深耕帮扶实践、公益志愿,以拳拳之心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多年来,中信银行持续在西藏谢通门县、新疆阿克苏市和伽师县、甘肃省宕昌县等多地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实施教育帮扶项目。自2011年起,中信银行成立国内首个由金融机构主导的“公益2.0”平台——“爱信汇”,持续支持我国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学校素质教育建设13年。

中信银行始终坚定可持续发展道路,自2008年连续发布ESG相关报告15年,2014年建立业内首家可持续发展信息收集与统计系统,2021年签署《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2022年正式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中信银行也因此获得了社会各界认可,入选央视财经“中国ESG上市公司金融业先锋30”榜单,在诸多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中位列第十,获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2上市公司ESG优秀实践案例”等。

相关推荐